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鲁甸名人—李耀庭

鲁甸名人—李耀庭

关键词:李耀庭,鲁甸名人,李启荣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鲁甸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ludian.ccoo.cn
  • 感谢 ludi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30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晚清时期的西南工商巨擘李耀廷,原名李启荣,后改名正荣,字耀廷。1837年(清道光十七年)农历11月25日出生于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,后迁居今云南鲁甸县大水井乡仙人洞村龙家院子社。其祖父李嗣璋曾教过乡塾,父亲李洪泰平生务农,母亲迟氏为鲁甸迟家坪人氏,亦终生务农。李耀廷兄弟共7人,他排行老大,除了其二弟李启华在战乱中夭折外,其余兄弟后来都在李耀廷的提携下实现了发家致富。
 

贫寒家世

    李耀廷少年时期虽然读过几年书,却只能算粗识文字,后因家境窘困,被迫中途弃学随父务农。这一时期恰逢战乱频仍、社会动荡,饥荒、瘟疫接踵而至,咸丰七年(1857年)六月,他的祖父、祖母、父亲、姑父、姑母、妻子等都相继死亡,其余的家人也是死里逃生。作为长子,时年20岁的李耀廷独立挑起了全家生计的重担,开始学着做小生意。他向亲友借得三千文钱后,到迤车汛(今会泽县迤车镇)买早烟,绕道运至永善、贵州黄果树等地出售,又将本利买成食盐背回故乡江底一带卖出,每次往返虽绕道300余里,历时20余天,但可获利数倍,渐渐改变了贫寒的家世。

名闻乡里

    在纷繁的战乱中,李耀廷故里的房舍尽遭战火毁坏,全村人都搬迁到仙人洞中躲避。但洞中十分潮湿,不适宜长久居住。同治二年(1863年),李耀廷与同村人商议后,决定在仙人洞附近的一处便于防守的小山上,构筑围墙、寨门、堑濠、房舍等,重新建起了村寨,同时购置了一些兵器,每天都组织百余名同村青壮年练武自卫,勇敢、机敏、公正的他被村民们推举为首领,号称“松柏营”。不久后,李耀廷又与居住在本村附近的安家营、阴洞、平洞中的各寨村民们盟誓,约定相互亲善、互为援应,共同保卫家园。在他的率领下,松柏营的力量与日俱增,李耀廷也因此而渐渐名闻乡里。

步入仕途

    同治四年(1865年)春,李耀廷进入镇雄州武庠(军事类学校)学习半年,接受了正规的作战训练,成为了一名“准武官”。同年秋天,贵州毕节籍苗族村民陶三春等人率领苗军反清,攻入与之毗邻的云南镇雄等地,云南布政使岑毓英奉命征剿并率军进驻昭通,命令各州县乡兵协同征剿,李耀廷因而奉命率松柏营乡兵投入岑毓英的军营。岑毓英见松柏营乡兵军容整肃、军纪严明、敢于冲锋陷阵,于是对李耀廷十分赏识。事件平息后,李耀廷因屡立战功而被岑毓英保举为官都司(四品武官,职位仅次于游击),并赏戴花翎。后来,移居今昭通市昭阳区城内大局街的李耀廷又因为其他战功,被岑毓英保举为分省补用知县、加同知衔。

弃官从商

    同治五年(1866年)春结识王炽,对李耀廷来说不失为人生最大的转机。因为对于李耀廷打算进身仕途的想法,王炽始终不以为然,多次推心置腹地进行规劝。王炽认为,做官做到卿相是一种前程,经商至于家存万金也是一种前程,二者都是人生事业成功的极至,无所谓贵贱厚薄之分。但要在仕途中混到极至,必须彻彻底底地学会阿谀奉承与圆滑世故,但李耀廷决非那种阿谀圆滑之徒,相比之下,倒不如经商更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。听了王炽的规劝后,李耀廷渐渐放弃了入仕的打算,几年后果然作出了弃官从商的人生抉择。


民族精神

    光绪十八年(1892年),李耀廷在重庆倡导组建了旨在联络团结在渝云贵籍商人、维护其经营和正当权益的云贵公所,并被推选为会首。光绪三十年(1904年),李耀廷又被推选为旨在“保商、振商”的重庆商务总会首届总理,他在《商务总会章程》中明确规定:各公司都不准招集洋股,控制权益外流。在李耀廷的主持下,商务总会还创办了《重庆商会公报》,大力倡导发展实业,抵制洋货,维护国家权益,振兴民族经济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李耀廷甚至在重庆商务总会的大门上贴出楹联,称: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望大家保全时局,莫教美利让诸邦”,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主张。在他主持会务期间,对重庆振兴商务、发展实业、开发长江航运等,取得了诸多建树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588 传真: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:10220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